第二节 水师的演变
中国水师的演变,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复杂的历史过程。通过神仙点化,忠良进少林寺拜师求医、习武,走遍天涯海角,普救万民之后,水师自己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水师的培养、发展速度加快。
公元三世纪初期,东汉的张仲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创立了“六经证治”,使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特有体系,更有系统,更为完善,切实地应用于临床,终于完成了《伤寒论》这篇伟大杰作,从而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水师既遵循《伤寒论》的原理,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水”字上进行了重点的研究,总结了一些理论和作法,只是保密,不向社会和群众公开罢了。根据当时环境条件和时代背景,少林寺的香火旺盛。凡有抱负和理想,有本事的纷纷要求进少林寺。在少林寺的帮助和影响下,水师的培养速度进一步加快。因为水师的祖师爷就是少林寺出身的。少林寺先后出了水师三十二大名家,少室三峰寺为内家,少林寺为外家,师太王金钱,府住四川省峨眉山太方庙大佛寺内,为当家的老和尚,传度师公邓文淮,家住江西省南草街。少林寺的内外家有赵、祝、徐、雷四大名家。
至唐宋以来,四大水师名家是肖匡龙、石敬室、刘志远、郭威以,又称四大王家。之后,有秦琼、罗成、尉迟恭、李成孝、三薛、岳飞、高怀德、杨七郎八大名家;再之后,有史大奈、屈浮鲁、潘豹、燕青、王洪军五大名家;再再之后,又有孙、岳、赵、雷、也五大名家。以上这些水师大名家,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不但有“保护自己,打抱不平”的武功,而且有跌打损伤、封刀接骨等方面专门的医术特长,为中医治疗理论的发展、产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水师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跌打受伤解明》一文中写道:“十八罗汉显威灵,开关接气效如神,若是打死并跌死,阎王面前打转身,任他打伤以积血,追风散气即通行,有人识得其中意,救死回生效如神。”这充分说明了水师在跌打损伤方面,已有较完善的理论见解、治疗方法和神奇的治疗效果。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到解放前,水师的队伍不断扩大,祖国各地,除台湾、香港、澳门、沿海等地外,基本上都有水师。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对那些缺医少药的农村,增加投入,拨经费,购买医药仪器设备,培训医务人员,为广大群众看病,搞好卫生防疫,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了大量卓有成就的工作,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水师这支队伍的素质相应得到提高。
人民公社期间,为了切实抓好卫生防疫工作,在农村,村村培训了赤脚医师。在这些赤脚医师中,水师占有很大比例,所以群众称的水师,又成了农村中的民间伤科医师。人民公社体制改为乡镇建制后,农村中的赤脚医师,包括民间伤科医师,又改称乡村医师,有的进入了乡镇办卫生院,列入了国家卫生系统管理。但因名额的限制和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中这种“自产自销”的水师—民间伤科医师,仍然占有很大比例。除少数图有虚名、而无其实外,其中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影响,默默无闻地扎实工作,为上门求医者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祖国四化建设添砖添瓦,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