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传达省中医药发展会议精神
发表时间:2018-01-23     阅读次数:     字体:【

传达省中医药发展会议精神

根据这次会员培训计划的安排,由我向大家传达全省中医药发展会议精神,首先要向大家说明一点,在我没参加本次会议,我县是卫生局曾繁树局长、中医院开文理院长参加会议。理应说他们来传达会议精神更合适、更现实、更生动。但他们公务在身,我只好受托,根据几个文件的内容加以综述整理,但由于自己在医学理念是外行,难免讲外行话,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下面从2个方面把主要精神向大家传达。


一、会议的基本概况

湖南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于6月16日在省会长沙召开,大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同志主持,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甘霖副省长作了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宣读了吴仪副总理发来的贺信,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地州市的主管文卫的副市(州)长、市州卫生局局长,中医院院长、各中成药制药厂老总等共800多人,其中正式代表401人,列席代表432人。这次大会是我省解放以来召开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人数最多,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一次盛会,对我省中医药的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这次会议主要学习贯彻了国家16个部办委联合发国科发社字(2007)77号关于印发《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湘发(2007)5号、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2007、3、27)湖南省卫生厅文件湘卫中发(2006)10号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重要讲话。甘霖副省长的工作报告和上级卫生部门的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综合其主要精神是:

(一)明确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它的重要性

在指导思想上,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中医与中药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为目标,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与产业体系为基础,以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与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与机制创瓣为动力,以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为保障。全面实施“惠民工程”、“创新工程”大力推进“名医、名药、名牌”战略,加快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有效性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从重要性来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

1、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2、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展的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险的主要手段。

3、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

4、多科结合。中医药理论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多学科结合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发展的主要目标

省委省政府决定指出:到2010年覆盖全省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水平与可及性大幅提高,队伍素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加,在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基本完成县级以上中医药基础设施改造任务。使全省50%以上市州级以上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70%以上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基本完善场面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使8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论室)和中药房达到建设标准,8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20年全省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覆盖面更广,能力更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结构更加优化,自主创机关报能力大大增强。

(四)实施两项工程,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

1、“惠民工程”:(1)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到2010年各市州县市原则上要办好1所能够承担本区域中医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中医医疗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各级政府要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突出的民营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政府举办的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立医科或西医结合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中医科(诊室)和中药房,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提供中医药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2、提高中医服务水平。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在全省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疗效显著、服务一体,管理规范的中医“名院”、“名科”。各级中医医院要坚持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在科学发展、人才培养、技术进步和服务功能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州县创建和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工作,积极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单位。

2、实施创新工程。(1)加强中医药研究机构建设,这主要是中医药大学、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建设中医药研究机构。(2)加快中医药理论与技术创新。各级科技卫门要把中医药研究开发作为重点,大力支持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中医药新产品的开发。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中医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常见疾病中医药诊疗方案,非药物疗法及名老中医经验方、民间单方验主的研究与推广努力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五)实施“两大战略”加强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

1、组织农村名中医开展师承教育,大力培养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建立一批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和农村、社区中医药人员培训基地,采取各种形式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专科技术骨干和农村、社区基层技术骨干。

2、加快发展中药现代产业和制造业。加强我省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名贵特名药材和理点中成药品种所需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强对分散农户中药材种植的指导,支持农民发展优质中药材种植,作为扶贫开发新项目。

3、积极发燕尾服中医药健康产业和物流业。支持相关企业开发生产中医药保健产品引导服务行业有序开展药膳、药茶、药浴保健按摩等传统养生保健服务项目,促进我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六)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

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我省中医药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全面整理现存的中医药文献资料,湖湘名医著作及民间中医药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出版工作。各地要结合旅游开发和文化发展加强具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景点景物建设,努力营造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氛围。

(七)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

1、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中医药工作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切实履行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职责。要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促进中医药职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宫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发改、经济、财政、物价、人事、卫生、教育、科技、药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省中医药快速发展。

2、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将中医药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并逐年增加,科技部门要重视中医药研究开发加大科技三项经费资助力度。鼓励、支持、引导境内外组织与个人捐助,投资发展我省中医药事业与中医药产业。

3、属实相关政策,完善保障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保护、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财政会同卫生部门制定补助办法;价格部门适当调整正骨、针炙、推拿和中医积压名专家门诊等传统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劳动和社保可确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食品药监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室,中药制剂与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管理办法,尤其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自制膏、丹、丸散等传统中药制剂,并加强技术指导和履务,缩短注册时间。要建立中医药师承人员和民间确有专长医药人员的资格认定标准及技术职务评审制度、评估等等。

4、省领导的讲话精神。甘霖副省长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普及,省中医药管理局要组织专人,抓紧做好现存的中医药文献资料整理挖掘工作,重点做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资料,湖湘名医著作及民间中医药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出版工作,宣传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中医科学普及与文化传传播,积极创作有关中医药的影视、文化、艺术和科普作品,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中医,相信中医,使有中医的浓厚氛围。


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加快发展,十分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和发燕尾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制定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加快发展。


张书记指出,中医药的科学性,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不容置疑,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魂宝,中医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从理率科学上看,中医药具有独特而系统的医学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它注重从形气神,脏腑和经络探寻对人体的科学认识,不仅具有医学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哲学和人事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注重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和运动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和疾病的演变,在临应酬实践中体现的个性化的辨证施治,调求人体平衡,这些无不凝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具有简便易行、费用低、副作用较小等特点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日常保健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用,我们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需要。

(责任编辑:王在清)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附全文)
下一篇:刘延东: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